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崇摄,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慌烧、書法家逐抑,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屹蚊;褚遂良博學多才厕氨,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汹粤,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命斧,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嘱兼;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国葬,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芹壕,轉(zhuǎn)桂州(桂林)都督汇四,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踢涌;褚遂良工書法通孽,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睁壁,與歐陽詢背苦、虞世南互捌、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行剂、《雁塔圣教序》等疫剃。
出身名門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門貴族硼讽,陽翟人。父親褚亮時任散騎常侍一職牲阁,與虞世南固阁、歐陽詢等人為好友。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建立了唐王朝城菊。褚遂良父親褚亮時任仕隋朝東宮學士备燃。因與楊玄感有舊,被貶為西毫杌#郡司戶并齐。薛舉在蘭州稱帝,褚亮被任命為黃門侍郎客税,褚遂良則做了薛舉的通事舍人况褪,掌管詔命及呈奏案章。
薛舉占據(jù)了甘肅的大部分地區(qū)更耻,企圖奪取京城長安测垛,進軍途中病死,薛舉兒子薛仁杲繼承了他的事業(yè)秧均。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陰歷十一月食侮,李世民包圍了薛仁杲駐扎在涇州的營寨。薛仁杲投降目胡,被押往長安處決锯七,而他手下的人被收服在李世民的麾下,褚遂良就這樣進入了李家王朝誉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眉尸。
鎧曹參軍
最初,褚遂良在秦王李世民那里做鎧曹參軍巫延。李世民對褚遂良懷有好感效五,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耿直,有學術(shù)炉峰,竭盡所能忠誠于朕畏妖,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疼阔〗浣伲”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半夷,唐高祖命李世民掌握東部平原文、武兩方面的大權(quán)迅细,并且允許他在洛陽開府—天策府巫橄。同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學館茵典,其中有十八名學士在做他的國事顧問湘换。褚遂良的父親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員,主管文學统阿。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彩倚,褚遂良的學識與日俱進。尤其是書藝扶平,在歐陽詢與虞世南的指導下帆离,更是出類拔萃,且具備了歐结澄、虞二人所不具備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名望哥谷。《唐會要》卷六十四《史館下》記載麻献,弘文館的日常事務(wù)们妥,就是由褚遂良來管理的,人們稱他作“館主”勉吻。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陰歷六月王悍,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隨后被立為太子餐曼。陰歷八月压储,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源譬。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集惋,唐太宗下詔把隋未戰(zhàn)亂時期的戰(zhàn)場改修為廟宇,褚遂良負責其事踩娘。唐太宗立慈云寺刮刑,由褚遂良書碑。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养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雷绢,專門記載皇帝的一言一行。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理卑,虞世南逝世翘紊,魏徵將褚遂良推薦給李世民,太宗命他為“侍書”藐唠。
黃門侍郎
李世民曾廣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帆疟,褚遂良可以鑒別出王羲之書法的真?zhèn)勿木浚沟脹]有人再敢將贗品送來邀功。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踪宠,褚遂良勸諫太宗暫停封禪自赔。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李世民每有大事柳琢,幾乎都要向褚遂良諮詢绍妨。李世民想親自去征討遼東,此事遭到了褚遂良的反對柬脸,但是李世民強硬的態(tài)度卻使褚遂良感到恐懼痘绎。他沒有再堅持,并跟隨唐太宗遠征遼東肖粮。但是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證實了褚遂良的話是對的尔苦。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涩馆,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允坚。
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魂那,作為黃門侍郎的褚遂良開始參預朝政。隨后稠项,他被皇帝派往全國各地涯雅,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涉官吏展运。此時活逆,他父親褚亮死了,他不得不暫時辭去黃門侍郎之職拗胜。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蔗候,褚遂良又被起用為黃門侍郎。同年陰歷九月埂软,被提升為中書令锈遥,成為繼魏微之后,與劉洎勘畔、岑文本所灸、馬周、長孫無忌一樣在唐代政壇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大臣炫七。
輔佐大臣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在彌留之際爬立,將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二人說:“卿等忠烈万哪,簡在朕心懦尝。昔漢武寄霍光知纷,劉備托諸葛,朕之后事陵霉,一以委卿琅轧。太子仁孝,卿之所悉踊挠,必須盡誠輔佐乍桂,永保宗社⌒Т玻”對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睹酌,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剩檀”镅兀”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詔書。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陰歷六月沪猴,李治繼皇帝位辐啄,封褚遂良為河南縣公,次年运嗜,又升為河南郡公壶辜,后借故把他貶為同州刺史。三年后担租,高宗又把他召回身邊砸民,征拜為吏部尚書,同時監(jiān)修國史奋救,加光祿大夫岭参,又兼為太子賓客。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尝艘,又升為尚書右仆射冗荸,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頂峰利耍。
廢后之爭
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蚌本,在是否立武昭儀為皇后的斗爭中,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強烈反對任何廢黜王皇后的企圖隘梨。高宗召太尉長孫無忌程癌、司空李績、尚書左仆射于志寧以及褚遂良進官商議廢后立后之事轴猎。褚遂良發(fā)了一通議論嵌莉,給皇帝潑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種不要命的態(tài)度——將官笏放在臺階上捻脖,同時也把官帽摘下锐峭,叩頭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為惱火中鼠,讓士兵把他強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邊的武氏則恨不得立刻將他處死沿癞。在關(guān)鍵的時候援雇,善于迎合旨意的李績卻說了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椎扬”共”這一來既改變了唐王朝的命運,也將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劇的深淵蚕涤。
凄涼晚年
武則天在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陰歷十月被冊封為皇后筐赔,褚遂良也被新皇后趕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揖铜。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元旦茴丰,武后的兒子李弘(公元652年—公元675年)被立為太子。
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天天吓,褚遂良調(diào)到離京師極遠的今廣西的一個州去任都督贿肩。同年晚些時候,武則天則與許敬宗失仁、李義府一起,誣告中書令來濟们何、門下侍中韓緩與在廣西的褚遂良共謀反叛萄焦。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貶—這一次是被貶到中國本土以外的越南河內(nèi)西南一帶,褚遂良在絕望之中冤竹,寫了一封信給高宗拂封,向他求情訴說自己曾長期為高祖與太宗效勞,最堅決地支持高宗繼位等等鹦蠕,結(jié)果仍是無濟于事冒签。
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之中孤獨地死去钟病,時年六十三歲萧恕;在他死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武則天等人還沒有放過他肠阱,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票唆,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孫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唐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屹徘,即褚遂良死后四十六年走趋,他得到了平反;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噪伊,他作為功臣簿煌,得以配祀于高宗廟中氮唯;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皇帝下詔姨伟,將褚遂良等人畫于凌煙閣之上惩琉,以示他與唐初的開國英雄們有同樣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