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代 曹豳 《春暮》
門外無人問落花计露,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憎乙,青草池塘獨聽蛙票罐。
暮春時節(jié),已沒有人過問路上的落花泞边,只見濃郁的樹蔭该押,無邊無際,遍及天涯阵谚。林間的黃鶯早已不再啼叫了蚕礼,只能獨自一人邁向長滿青草的池塘畔,去聆聽青蛙的叫聲梢什。
綠陰:綠樹濃蔭奠蹬。
冉冉:慢慢地,或柔軟下垂嗡午。
天涯:天邊囤躁。此指廣闊大地。
獨聽蛙:只聽見蛙鳴聲荔睹。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詩狸演。首先描寫花、鳥僻他、葉宵距,襯托出“暮”字,點明題意吨拗。明媚的春天已經(jīng)悄然消失了满哪,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丢胚;鶯歌歇了翩瓜,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一番感嘆携龟,抒發(fā)了詩人的惜春之情兔跌。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jié)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峡蟋。
曹豳 : 曹豳(1170-1249)字西士,號東畝夸楣,一作東猷宾抓,溫州瑞安(今屬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進(jìn)士豫喧。授安吉州教授石洗,調(diào)重慶府司法參軍,改知建昌紧显。紹定六年(1233 )讲衫,擢秘書丞 ,兼?zhèn)}部郎官孵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