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厂抽、始計篇:“計”是優(yōu)勢、劣勢丁眼、機會和威脅分析
重點金句解析
孫子曰:“故經(jīng)之以五事筷凤,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苞七,二曰天藐守,三曰地,四曰將蹂风,五曰法卢厂。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硫眨、將孰有能足淆、天地孰得巢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巧号、士卒孰練族奢、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丹鸿。
“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越走,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靠欢。多算勝廊敌,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
第二講门怪、始計篇:“計”是優(yōu)勢骡澈、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
這一講我們正式進入《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掷空,主題就是“計”肋殴。這一篇位于《孫子兵法》十三篇之首,可見它的重要性坦弟』ご福《計篇》主 要講兩個層次的內(nèi)容:
第一個層次是《計篇》的主題,到底什么是“計”酿傍。你對孫子兵法里“計”的理解烙懦,很有可能是錯誤的。第二個層次講詭道赤炒,孫子一共講了12條詭道氯析。《始計篇》我們會用兩講來講可霎。這一講魄鸦,我們先講第一個層次的內(nèi)容,什么是“計”癣朗。對《孫子兵法》的“計”字拾因,很多人都誤解了,大部份人都會說是奇謀巧計旷余。
中國歷史上最會用計的人是誰啊?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绢记,都說是諸葛亮。 但是按照《孫子兵法》對“計”的定義和標(biāo)準正卧,《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計”是不合格的蠢熄,而且他每次都被司馬懿計得死死的。
1.“計”是計算炉旷,是指優(yōu)勢签孔、劣勢叉讥、機會和威脅的分析,不是計謀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太反常識了饥追。 因為《孫子兵法》里面的“計”不是計謀的計图仓,或者說首先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但绕。計算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救崔,叫“五事七計”。
“五事”是五件事捏顺,道六孵、天、地幅骄、將劫窒、法。七計是七個科目昌执,分別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第一烛亦,“主孰有道”诈泼,問國君是不是有道懂拾,就是看國君和民眾是不是上下一條心;
第二,“將孰有能”铐达,是比較誰的將領(lǐng)更有本事岖赋,更有軍事才能;
第三,“天地孰得”就是比較天時地利到底誰占優(yōu)勢;
第四瓮孙,“法令孰行”唐断,是指雙方的軍法、法令誰更加嚴明;
第五杭抠,“兵眾孰強”;
第六脸甘,“士卒孰練”,這兩個是一個意思偏灿,就是誰的士兵更加強悍丹诀,平時的訓(xùn)練更加完備;
第七,“賞罰孰明”翁垂,跟前面的“法令孰行”意思差不多铆遭,就是軍法賞罰是不是嚴明。
這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咱們寫方案沿猜,要分析優(yōu)勢枚荣、劣勢、機會啼肩、威脅這四個維度橄妆⊙昧妫《孫子兵法》一上來就講“五事七計”,充分的計算比較敵我雙方害碾。
拿破侖的時期痕支,普魯士的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寫了一本兵書叫《戰(zhàn)爭論》。現(xiàn)在軍事學(xué)界評價人類歷史上兩部最偉大的兵書蛮原,排第一的是《孫子兵法》卧须,排第二的就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
克勞塞維茨在《戰(zhàn)爭論》里面也講儒陨,計算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花嘶。
所以在打仗之前,你要詳細地去算蹦漠。 計算的目的是什么呢?孫子說椭员,是為了知勝,就是為了知道我到底能不能勝笛园,有沒有勝算隘击。有勝算我就打,沒有勝算我就不打研铆。這和我們平時投資做項目意思是一樣的埋同,首先要計算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棵红,確定有回報才做凶赁,計算分析下來沒有回報或回報不高,就不能做逆甜。
所以說《孫子兵法》首先不是戰(zhàn)法虱肄,而是不戰(zhàn)之法。首先不是戰(zhàn)勝之法交煞,而是不敗之法咏窿。
在《始計篇》里還有一句非常熟悉的話,叫
“多算者勝素征,少算者不勝集嵌,而況于無算乎?”
大家經(jīng)常理解成算計得多才能贏。不是稚茅, “多算”不是說你算計得多纸淮,是你通過“五事七計”的計算,算下來你的分多亚享,勝算大咽块,你就能勝;如果算下來你的分少,那你就勝不了欺税。
《始計篇》的第一句話:
“兵者侈沪,國之大事揭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亭罪,不可不察也瘦馍。”
這句話的原意是說,戰(zhàn)爭是國家的大事应役,關(guān)系到軍隊和百姓的生死情组,國家的存亡,是不得不認真研究的箩祥。
2.諸葛亮的“計”不如司馬懿
開篇我們比較諸葛亮和司馬懿院崇,為什么說諸葛亮的“計”不及格,而司馬懿都每次把他計得死死的呢?
我們把魏袍祖、蜀底瓣、吳做一個對比分析:
司馬懿的魏國500多萬人口,60萬兵力;
吳國是200多萬人口蕉陋,20萬兵力;
諸葛亮的蜀漢只有不到100萬人口捐凭,不到10萬的兵力。
你以10萬兵要去打60萬的大國凳鬓,還要穿越秦嶺蜀道的崇山峻嶺茁肠,怎么打得過去?
但是每次都是諸葛亮發(fā)起戰(zhàn)爭,在完全沒有勝算的戰(zhàn)爭中村视,為了一個夢想官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蜀國的青壯年都跟著他倒霉蚁孔。
司馬懿就算準他糧食能吃到什么時候,每次不跟他打惋嚎,高掛免戰(zhàn)牌杠氢。 最后在五丈原,即使諸葛亮用送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來羞辱他另伍、激將他鼻百,司馬懿還是不為所動,還是高掛免戰(zhàn)牌摆尝,結(jié)果是諸葛亮自己抑郁而死温艇,死在了五丈原。
所以《孫子兵法》的“計”是計算的計堕汞,不是諸葛亮的奇謀巧計勺爱。如果論奇謀巧計司馬懿是不如諸葛亮的,但中讯检,天下是要靠道琐鲁、天卫旱、地、將围段、法來得的顾翼。 首先是道,是軍民一心奈泪,是政治适贸,是國家實力。 不是說本來你打不贏的戰(zhàn)爭涝桅,有了《孫子兵法》你就能反敗為勝取逾,明擺著打不贏的仗,你精通兵法苹支,也不可能把它打贏了砾隅。
所以學(xué)兵法,首先要認識到“兵法不是萬能的”债蜜。
3.復(fù)盤長平之戰(zhàn)晴埂,“計”該什么時候用?
“兵法不是萬能的”,那兵法該什么時候用呢?
就講戰(zhàn)國時期趙括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zhàn)寻定。 秦國和趙國在長平打了一仗儒洛,最后活埋了趙國40萬投降的士兵。加上之前戰(zhàn)死的5萬人狼速,趙國一下?lián)p失了45萬人琅锻。趙括成了千古罪人,他自己也死在戰(zhàn)場上向胡。
現(xiàn)在恼蓬,我們用《孫子兵法》的《始計篇》對這場戰(zhàn)役做一個復(fù)盤。
戰(zhàn)爭開始是秦國攻打韓國僵芹,跟趙國沒什么關(guān)系处硬。韓國頂不住就割地求和,把上黨郡獻給秦國拇派,以要求秦國撤軍荷辕。
上黨郡守馮亭不愿意投降秦國,就派了一個使者來找趙王說件豌,我們上黨人民都不愿意跟秦國疮方,愿意做趙國的人民。然后趙王就笑納了茧彤,趙王覺得上黨郡愿意加入我們趙國骡显,沒問題。
我們用《始計篇》的五事七計比較。第一事就是“道”蟆盐,秦王和趙王誰更有道?這個“道”我們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承边,雙方誰的政治更好;
第二,戰(zhàn)爭的正義性石挂,誰更占理;
第三博助,《孫子兵法》里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痹愚。”就是人民和國君的意見一致富岳,上下一心。
秦趙兩國的政治我們就不比較了拯腮,戰(zhàn)國都不是什么好政治窖式。但是誰更占理呢?顯然是秦國更占理,因為上黨郡是秦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打下來的戰(zhàn)利品动壤。
上黨郡是韓王割讓給秦國的萝喘,韓王有權(quán)力割地。馮亭是上黨郡的郡守琼懊,用今天的話說他是職業(yè)經(jīng)理人阁簸,職業(yè)經(jīng)理人怎么有權(quán)力處置資產(chǎn)呢?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趙王居然接受了哼丈,這個就叫利令智昏启妹,更是虎口奪食。
我們讀書一定要代入自己醉旦。如果你是趙王饶米,你應(yīng)該怎么辦?
首先,不該要的東西不能要车胡。不應(yīng)該去接這個燙手山芋檬输,那不是我打的跟我沒關(guān)系。在秦國打韓國的時候吨拍,趙王應(yīng)該怎么辦?他應(yīng)該出兵去援助韓國褪猛,避免唇亡齒寒。
結(jié)果上黨郡被秦國攻下來之后羹饰,秦國肯定要報仇,直接大軍就來攻打趙國碳却,趙國大將廉頗就在長平設(shè)了防線和秦軍對峙队秩。
現(xiàn)在來講,天時昼浦、地利是趙國占優(yōu)勢馍资,因為秦軍是從外面打過來,趙軍是在本地設(shè)防关噪,而長平的陣地是廉頗選擇的鸟蟹,這個地方肯定是對他有利乌妙。
但是廉頗選擇了堅守不戰(zhàn),為什么呢? 因為:
“攻則不足建钥,守則有余”藤韵。
防守是比較容易的。秦軍是攻不過來的熊经,但是要廉頗沖出去打敗秦軍也做不到的泽艘。
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等待、就是忍耐镐依,就是熬匹涮。這種熬是熬什么?熬兩個東西:
第一是熬雙方的實力,你得有錢有糧槐壳,你才熬得起;
第二是熬看誰先犯錯誤然低。
所以等待是等什么?主要是等敵人犯錯誤,如果敵人不犯錯誤务唐,那沒辦法雳攘,只能接著等。廉頗這堅守不戰(zhàn)绍哎,一守守了一年多来农。
“將孰有能”上面,秦軍的統(tǒng)帥是王龁(hé)崇堰,趙軍是廉頗沃于。王龁是比不過廉頗的。
趙王本來想撿個便宜海诲,結(jié)果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繁莹。他挺不住了,就命令廉頗出戰(zhàn)特幔,他要解決問題咨演。
這問題能解決嗎? 很多人看到問題就著急去解決,他就不知道很多問題當(dāng)它發(fā)生了的時候蚯斯,已經(jīng)沒法解決了薄风。這就和現(xiàn)在企業(yè)做項目投資一回事,錢已經(jīng)投出去成事實了拍嵌,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問題想再拿回來已經(jīng)拿不回來了遭赂。
所以廉頗也知道只要出去戰(zhàn),肯定是必敗横辆,廉頗就堅決不聽撇他,不戰(zhàn)。
趙王很焦慮,一焦慮困肩,秦國的反間計就發(fā)揮作用了划纽。秦國的間諜在趙國散布謠言說,廉頗好對付锌畸,秦軍最怕的是趙括勇劣。趙王本來就嫌廉頗膽小,他聽到這個謠言之后蹋绽,覺得也對呀芭毙,現(xiàn)在就得大膽地起用年輕人,這些老頭子膽子太小了卸耘。然后退敦,趙括就登場了。
趙括一換下廉頗之后蚣抗,秦國一得到情報侈百,馬上秘密地換將,就用白起換下了王龁翰铡。白起是誰?白起可以說是戰(zhàn)國時期的第一名將钝域。在“將孰有能”上面,天平就向秦國傾斜了锭魔。
后面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例证,趙括戰(zhàn)敗,40萬趙軍全軍覆沒迷捧。
本講小結(jié)
在這一講织咧,我們核心講了 《孫子兵法》里面的“計”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漠秋,是優(yōu)勢笙蒙、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分析庆锦,是計算敵我雙方的全面的綜合實力的對比捅位,來知道戰(zhàn)爭的勝負,來決策我該不該打搂抒。
比如說司馬懿和諸葛亮比較艇搀,諸葛亮從頭到尾就根本就不該打。長平之戰(zhàn)求晶,在最開始趙王就應(yīng)該幫助韓國一起抗擊秦國中符。等到趙括那個時候,用任何計謀都已經(jīng)沒有用了誉帅。
這就是計算和計謀的區(qū)別,“計”是計算,不是詭計蚜锨。 那兵法里面有沒有詭計呢?就在第一篇《始計篇》里有一句話档插,“兵者,詭道也亚再。”在計算之后郭膛,還是有詭計的。
又有哪些詭計可以供我們使呢?我們下一講氛悬,就來講兵法的詭計则剃。
劃重點
孫子兵法》里面的“計”不是計謀的計,而是“計算”的“計”如捅,是優(yōu)勢棍现、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镜遣,是通過計算敵我雙方綜合實力的對比來決策自己該不該打己肮。
關(guān)鍵詞: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