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微峰。
夜來南風起舷丹,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蜓肆,童稚攜壺漿颜凯,
相隨餉田去谋币,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症概,背灼炎天光蕾额,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彼城。
復有貧婦人凡简,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精肃,左臂懸敝筐秤涩。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家田輸稅盡司抱,拾此充饑腸筐眷。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习柠。
吏祿三百石匀谣,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资溃,盡日不能忘武翎。
農(nóng)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溶锭。
夜里刮起了南風宝恶,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fā)黃。
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趴捅,兒童手提壺裝的水垫毙,
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拱绑。
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综芥,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猎拨,只是珍惜夏日天長膀藐。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红省,
右手拿著撿的麥穗额各,左臂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类腮,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臊泰。
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蚜枢,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缸逃。
現(xiàn)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nóng)耕蠶桑厂抽。
一年領(lǐng)取薪俸三百石米需频,到了年底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暗自慚愧筷凤,整日整夜念念不忘昭殉。
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藐守。
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挪丢。覆:蓋。隴 :同“壟”卢厂,這里指農(nóng)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乾蓬,這里泛指麥地。
婦姑:媳婦和婆婆慎恒,這里泛指婦女任内。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融柬。簞食:裝在竹籃里的飯食死嗦。
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粒氧,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越除。
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丁壯:青壯年男子外盯。南岡(gāng):地名廊敌。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门怪,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骡澈。
但:只。惜:盼望掷空。
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nóng)民肋殴。傍:同“旁”。
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坦弟。秉护锤,拿著。遺酿傍,遺失
懸:挎著烙懦。敝(bì)筐:破籃子。
相顧言:互相看著訴說赤炒。顧:視氯析,看亏较。
聞?wù)撸喊拙右鬃灾浮椋╳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掩缓。
輸稅(shuì):繳納租稅雪情。輸,送達你辣,引申為繳納巡通,獻納。
我:指作者自己舍哄。
曾(céng)不事農(nóng)桑:一直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宴凉。曾:一直、從來表悬。事:從事弥锄。農(nóng)桑:農(nóng)耕和蠶桑。
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签孔,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叉讥。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饥追。
歲晏(yàn):年底图仓。晏,晚但绕。
念此:想到這些救崔。
盡日:整天,終日捏顺。
《觀刈麥》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805年(唐貞元二十一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間六孵,是白居易任陜西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幅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劫窒。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拆座,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主巍,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挪凑,詩人三十六歲孕索。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锾迹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搞旭、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肄渗,內(nèi)心十分慚愧镇眷。于是直抒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恳啥。
全詩分四層偏灿,第一層四句丹诀,交代時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钝的。"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铆遭,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fā)生"人倍忙"的五月硝桩。這兩句總領(lǐng)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枚荣;"夜來南風起碗脊,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橄妆,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衙伶。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nóng)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害碾,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xiàn)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矢劲。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慌随,小孫兒提著水壺芬沉,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阁猜;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wù)丸逸,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剃袍、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黄刚。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民效,背灼炎天光憔维。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研铆。"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埋同。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棵红,下面如同籠蒸凶赁,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虱肄,因為這是"虎口奪糧"劫樟,時間必須抓緊呀!舍不得浪費搬葬。天氣如此之熱撤卢,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集嵌,就怕浪費一點時間萝挤,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根欧,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怜珍。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凤粗,"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酥泛。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zhuǎn)向一個貧婦人嫌拣,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chǎn)柔袁,現(xiàn)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前述闔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异逐。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捶索,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应役。這有多么累情组,而收獲又是多么少啊箩祥!但有什么辦法呢?現(xiàn)在是收麥的時候院崇,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袍祖,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底瓣。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蕉陋,也是有地可種捐凭、有麥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凳鬓,把家產(chǎn)茁肠,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缩举。第四層六句垦梆,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xiàn)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匹颤。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xiàn)的托猩,除了刈麥者之外印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guān)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京腥。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赦肃,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公浪;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他宛,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因悲,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堕汞。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勺爱,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晃琳,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琐鲁。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卫旱,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围段、如實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場景顾翼。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gòu)成強烈對比奈泪。前者雖然苦适贸、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涝桅,至于后者拜姿,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冯遂。兩個鏡頭所表現(xiàn)的場面蕊肥、氣氛、形象蛤肌、心理都很好壁却。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裸准,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展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炒俱,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盐肃。白居易寫諷諭詩卦停,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恼蓬。在這首詩中惊完,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处硬,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小槐,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荷辕。
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骡显,號香山居士疆栏,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惫谤,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壁顶,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溜歪,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若专。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