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華的《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尔当。
芳樹無人花自落莲祸,春山一路鳥空啼。
宜陽城外椭迎,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锐帜,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畜号,復又折回向西缴阎。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弄兜,然空無一人药蜻,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替饿。
宜陽:古縣名语泽,今河南洛陽市宜陽縣。在唐代是個重要的游覽去處视卢,著名的連昌宮就建在這里踱卵。
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据过,即春山之芳樹惋砂。
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平息后不久,具體時間不詳绳锅。當時宜陽位置很重要西饵,唐代最大的行宮。然而鳞芙,在安史之亂中眷柔,這里卻遭到嚴重破壞,景象荒涼原朝。詩人在安史之亂后經(jīng)由宜陽驯嘱,對這些景象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因寫下此詩喳坠。
這是一首景物小詩鞠评。作者春天經(jīng)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壕鹉,即興抒發(fā)了國破山河在剃幌、花落鳥空啼的愁緒聋涨。
“宜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頭觀賞景致负乡,只見大片土地荒蕪牛郑,處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接著敬鬓,一筆便把人們的視野帶到了連昌宮和女幾山一帶:“澗水東流復向西◇细鳎”太平時期钉答,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過的“玉真路”杈抢,不僅可以觀看“鳴流走響韻数尿,含笑樹頭花”的美景,而且也會看到農(nóng)民利用澗水灌溉的萬頃良田惶楼,但此時右蹦,這里清泠泠的山泉卻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東流復向西”了歼捐。昔日何陆,這里的香竹、古柳豹储、怪柏贷盲、蒼松,無處不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剥扣;而今巩剖,且莫說那些,就是紅顏吐芳的春花钠怯,也早已無人欣賞了佳魔。
“芳樹無人花自落”,這里強調“無人”二字晦炊,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鞠鲜,說明經(jīng)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刽锤,只能任其自開自落了镊尺。“春山一路鳥空啼”并思,春山一路庐氮,不僅使人想象到山花爛漫,鳥語宛轉的佳境宋彼,但著以“空啼”二字弄砍,卻成了以樂寫哀仙畦,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音婶;這里不僅再也見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慨畸,而且連耕農(nóng)、樵夫衣式、村姑都不見了寸士。“自落”和“空啼”相照應碴卧,寫出了詩人面對大好山河的無限寂寞之感弱卡。
鑒賞一首詩可以結合其他同類詩歌進行比較理解。這首詩就與一些詩歌有異曲同工之處住册,可以聯(lián)系起來體會其情感意境婶博。首句可聯(lián)系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荧飞、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里“過春風十里凡人,盡薺麥青青”,體會其荒涼的特點叹阔。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聯(lián)系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挠轴,隔頁黃鸝空好音”體會其凄涼冷落的特點。這末二句的“自”和“空”兩個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樣的条获,春色大好忠荞,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帅掘,顯出山中的寧靜委煤,從中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修档。另外碧绞,“自”和“落”也讓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感慨春光無限好,卻物是人非吱窝,滿眼蒼涼景象的詩句:“花自飄零水自流讥邻。”因此不難理解全詩表達了作者面對城破人稀的情景而產(chǎn)生的感世傷懷之情院峡。
李漁《窺詞管見》有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兴使,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照激,景是客发魄。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励幼。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汰寓,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苹粟∮谢”詩和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嵌削,但句句寫景毛好,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苛秕。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睛榄,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想帅、山泉、鳥語啡莉,都是一些宜人之景港准,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咧欣、凄涼浅缸、愁苦、嘆惋的感情魄咕,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衩椒,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李華 : 李華阁将,唐代散文家,詩人右遭。字遐叔做盅,趙郡贊皇(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三年進士窘哈,天寶二年登博學宏辭科吹榴,官監(jiān)察御使、右補闕滚婉。安祿山陷長安時图筹,被迫任鳳閣舍人÷模“安史之亂”平定后婿斥,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