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唐代 元結(jié)《賊退示官吏》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蜂怎,焚燒殺掠虐先,幾盡而去。明年派敷,賊又攻永破邵蛹批,不犯此州邊鄙而退。豈力能制敵與篮愉?蓋蒙其傷憐而已腐芍。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试躏。
昔歲逢太平猪勇,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颠蕴,洞壑當(dāng)門前泣刹。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犀被。
忽然遭世變椅您,數(shù)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寡键,山夷又紛然掀泳。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西轩。
是以陷鄰境员舵,此州獨(dú)見全。
使臣將王命藕畔,豈不如賊焉马僻?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注服。
誰能絕人命韭邓,以作時(shí)世賢措近!
思欲委符節(jié),引竿自刺船仍秤。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可很。
賊退示官吏拼音版注音
癸卯歲诗力,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我抠,幾盡而去苇本。明年,賊又攻永破邵菜拓,不犯此州邊鄙而退瓣窄。豈力能制敵與?蓋蒙其傷憐而已纳鼎。諸使何為忍苦征斂俺夕,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xī suì féng tài píng 贱鄙, shān lín èr shí nián 劝贸。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逗宁。
quán yuán zài tíng hù 映九, dòng hè dāng mén qián 。
泉源在庭戶瞎颗,洞壑當(dāng)門前件甥。
jǐng shuì yǒu cháng qī , rì yàn yóu dé mián 哼拔。
井稅有常期引有,日晏猶得眠。
hū rán zāo shì biàn 倦逐, shù suì qīn róng zhān 轿曙。
忽然遭世變,數(shù)歲親戎旃僻孝。
jīn lái diǎn sī jùn 导帝, shān yí yòu fēn rán 。
今來典斯郡穿铆,山夷又紛然您单。
chéng xiǎo zéi bù tú , rén pín shāng kě lián 荞雏。
城小賊不屠虐秦,人貧傷可憐平酿。
shì yǐ xiàn lín jìng , cǐ zhōu dú jiàn quán 悦陋。
是以陷鄰境蜈彼,此州獨(dú)見全。
shǐ chén jiāng wáng mìng 俺驶, qǐ bù rú zéi yān 幸逆?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暮现?
jīn bǐ zhēng liǎn zhě 还绘, pò zhī rú huǒ jiān 。
今彼征斂者栖袋,迫之如火煎拍顷。
shuí néng jué rén mìng , yǐ zuò shí shì xián 塘幅!
誰能絕人命昔案,以作時(shí)世賢!
sī yù wěi fú jié 电媳, yǐn gān zì cì chuán 爱沟。
思欲委符節(jié),引竿自刺船匆背。
jiāng jiā jiù yú mài 呼伸, guī lǎo jiāng hú biān 。
將家就魚麥钝尸,歸老江湖邊括享。
癸卯年,西原賊人攻入道州城珍促,焚燒殺戮掠奪铃辖,幾乎掃光全城才走。第二年猪叙,賊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領(lǐng)邵州娇斩,卻不侵犯道州邊境而去。難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敵嗎穴翩?不過是蒙受賊人的哀憐而巳犬第。催繳賦稅的官吏為什么還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詩一篇給官吏們看看芒帕。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歉嗓,在山林中隱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經(jīng)過我家門口背蟆,山澗洞谷對著我家門前鉴分。
田租賦稅有個(gè)固定期限哮幢,日上三竿依然安穩(wěn)酣眠。
忽然間遭遇到世道突變志珍,數(shù)年來親自從軍上前線橙垢。
如今我來治理這個(gè)郡縣,又遇到蠻夷來騷擾侵犯伦糯。
縣城太小蠻夷無意洗劫柜某,百姓貧窮他們也覺可憐。
因此他們攻陷鄰縣境界舔株,唯有這個(gè)道州獨(dú)自保全莺琳。
奉皇命來收租稅的使臣还棱,難道還比不上盜賊慈善载慈?
現(xiàn)在那橫征暴斂的官吏,催賦逼稅恰如火燒油煎珍手。
誰忍心斷絕人民的生路办铡,換取時(shí)世所稱贊的忠賢?
我想辭去官職丟棄符節(jié)琳要,拿起竹篙自己動(dòng)手撐船寡具。
帶領(lǐng)全家回到魚米之鄉(xiāng),告老歸隱住在那江湖邊稚补。
癸卯歲: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童叠。
道縣:今湖南縣道縣。
永课幕、邵:永州和邵州厦坛,今均屬湖南省。
邊鄙:邊境乍惊。
與:通“歟”杜秸,嗎。
昔歲:從前润绎。
庭戶:庭院撬碟。
洞壑(hè):山洞,溝壑莉撇。
井:即“井田”呢蛤;井稅:這里指賦稅。
晏:晚棍郎。
世變:指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dòng)蕩顾稀。
戎旃(zhān):戰(zhàn)旗,一說為軍帳坝撑。
典:治理静秆、掌管粮揉。
見全:被保全。
將王命:奉皇上的旨意抚笔。
絕:斷絕扶认。
委:棄。符節(jié):古代朝廷傳達(dá)命令或征調(diào)兵將用的憑證殊橙。委符節(jié):辭官辐宾。
引竿:拿釣竿,代指隱居膨蛮。刺船:撐船叠纹。
將:帶著。就:靠近敞葛。
湖:一作“海”誉察。
《賊退示官吏》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時(shí)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惹谐。此詩的小序交待了作詩的原委持偏。詩人認(rèn)為,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卻不能體恤人民氨肌,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鸿秆,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況下,仍舊殘酷征斂怎囚,有感于此卿叽,作者寫下了這首詩以警示征斂租稅的官吏。
《賊退示官吏》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會現(xiàn)實(shí)恳守,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考婴,而在斥責(zé)統(tǒng)治者對苦難人民的橫征暴斂上,此詩詞意更為深沉井誉,感情更為憤激蕉扮。
在詩中,元結(jié)把起義的少數(shù)民族稱之為“賊”颗圣,固然表現(xiàn)了他的偏見喳钟,但他把“諸使”和“賊”對比起來寫,通過對“賊”的有所肯定在岂,來襯托官吏的殘暴奔则,這對本身也是個(gè)“官吏”的作者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蔽午。
全詩共分四段易茬。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寫“昔”。頭兩句是對“昔”的總的概括抽莱,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長期的隱居生活范抓,正逢“太平”盛世。三食铐、四句寫山林的隱逸之樂匕垫,為后文寫官場的黑暗和準(zhǔn)備歸老林下作鋪墊。這一段的核心是“井稅有常期”句虐呻,所謂“井稅”象泵,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賦稅,這里借指唐代按戶口征取定額賦稅的租庸調(diào)法斟叼;“有常期”偶惠,是說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沒有額外負(fù)擔(dān)看作是年歲太平的主要標(biāo)志朗涩,是“日晏猶得眠”即人民能安居樂業(yè)的重要原因忽孽,對此進(jìn)行了熱情歌頌,便為后面揭露“今”時(shí)統(tǒng)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設(shè)下了伏筆馋缅。
第二段從“忽然”句到“此州”句扒腕,寫“今”绢淀,寫“賊”萤悴。前四句先簡單敘述自己從出山到遭遇變亂的經(jīng)過:安史之亂以來,元結(jié)親自參加了征討亂軍的戰(zhàn)斗皆的,后來又任道州刺史覆履,正碰上“西原蠻”發(fā)生變亂。由此引出后四句费薄,強(qiáng)調(diào)城小沒有被屠硝全,道州獨(dú)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貧傷可憐”,也即“賊”對道州人民苦難的同情楞抡,這是對“賊”的褒揚(yáng)伟众。此詩題為“示官吏”,作詩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召廷,告戒官吏凳厢,所以寫“賊”是為了寫“官”,下文才是全詩的中心竞慢。
第三段從“使臣”句至“以作”句先紫,寫“今”,寫“官”筹煮。一開始用反問句把“官”和“賊”對照起來寫:“使臣將王命遮精,豈不如賊焉?”這是抨擊官吏败潦,不顧喪亂地區(qū)人民死活依然橫征暴斂的憤激之詞本冲,是元結(jié)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點(diǎn)睛之筆准脂。而下兩句指陳事實(shí)的直接描寫:“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檬洞,更活畫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實(shí)情景意狠。和前面“井稅”兩句相照應(yīng),與“昔”形成鮮明對比疮胖,對征斂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环戈。接下來的兩句:“誰能絕人命,以作時(shí)世賢澎灸?”以反問的語氣作出了斷然否定的回答院塞,揭示了“時(shí)世賢”的殘民本質(zhì)。“絕人命”和“傷可憐”相照應(yīng)性昭,“時(shí)世賢”與“賊”作對比拦止,這里對“時(shí)世賢”的諷刺鞭撻之意十分強(qiáng)烈。更為可貴的是詩人在此公開表明自己不愿“絕人命”糜颠,也不愿作“時(shí)世賢”的決絕態(tài)度汹族,并以此作為對其他官吏的一種告誡。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歸老”句其兴,向官吏們坦露自己的心志顶瞒。作者是個(gè)官吏,他是不能違“王命”的元旬,可是作“征斂者”吧榴徐,他又不愿“絕人命”。詩人對待這一矛盾的處境的辦法是:寧愿棄官匀归,歸隱江湖坑资,也絕不去做那種殘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謂賢臣穆端。這是對統(tǒng)治者征斂無期的抗議袱贮,此處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對民瘼的熱情關(guān)心。
元結(jié)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愛民理想的清正官吏体啰;在文學(xué)上反對“拘限聲病攒巍,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浮艷詩風(fēng),主張發(fā)揮文學(xué)“救時(shí)勸俗”(《文編序》)的社會作用狡赐。這首詩不論敘事抒情窑业,都指陳事實(shí),直抒胸臆枕屉,沒有一點(diǎn)雕琢矯飾的痕跡常柄,而詩中那種憂時(shí)愛民的深摯感情,如從胸中自然傾泄,自有一種感人之處西潘,亦自能在質(zhì)樸之中成其渾厚卷玉,顯示出元結(jié)詩質(zhì)樸簡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喷市。沈德潛說:“次山詩自寫胸次相种,不欲規(guī)模古人,而奇響逸趣品姓,在唐人中另辟門徑寝并。”(《唐詩別裁》)
元結(jié) : 元結(jié)(719~772年)植酥,中國唐代文學(xué)家镀岛。字次山,號漫叟 友驮、聱叟 漂羊。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應(yīng)舉落第后卸留,歸隱商余山走越。天寶十二載進(jìn)士及第。安祿山反艾猜,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內(nèi))买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