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代 文天祥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斋配,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艰争。
丹心照夙昔坏瞄,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甩卓,三湘隔遼海鸠匀。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逾柿。死者卻看不見缀棍,新結(jié)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机错,現(xiàn)在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爬范。我想要從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弱匪。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青瀑。
故人:古人,死者萧诫。
新知:新結(jié)交的知己斥难。
丹心: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帘饶。
夙昔:指昔時哑诊,往日。
靈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及刻,含有“屈”字的意思镀裤。在這里指屈原。
三湘:指沅湘缴饭、瀟湘淹禾、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茴扁。也可以指湖南一帶铃岔。
隔:間隔,距離峭火。
遼海:泛指遼河流域以東至海地區(qū)毁习。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zhèn)江逃脫后卖丸,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纺且。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稍浆。
在詩中端午節(jié)歡愉的背后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载碌,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猜嘱,他在內(nèi)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嫁艇。
文天祥 :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猾漫,又字宋瑞点晴,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悯周。漢族粒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禽翼,文學(xué)家屠橄,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捐康,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