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只有情難盡度苔,何事名為情盡橋开缎。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林螃。
世間最難了斷的就是感情奕删,如何能有情盡橋呢?
就改名為折柳橋吧疗认,該是離恨就像柳葉一條條地擺蕩在心頭啊!”
從來:向來完残。
盡:完。
何:什么横漏。
折柳:折柳送別谨设,是古代習俗,取“柳”諧音“留”缎浇,表示挽留之意扎拣。
離恨:離愁別恨。
854年素跺,雍陶出任簡州刺史二蓝。簡州城外,有一座情盡橋指厌,是人們送迎客人的地方刊愚。在一個春天,雍陶送客來到情盡橋不解其名踩验,詢問后他結(jié)合自己送別的感受和歷來折柳送別的風俗鸥诽,建議改為折柳橋商玫。并寫了這首詩送給朋友,抒發(fā)了對朋友離別的留戀不舍之情牡借。
這詩即興而作拳昌,直抒胸臆,筆酣墨暢钠龙,一氣流注炬藤。第一句“從來只有情難盡”,即從感情的高峰上瀉落俊鱼。詩人以一種無可置疑的斷然口氣立論刻像,道出了萬事有盡情難盡的真諦畅买〔⑾校“從來”二字似不經(jīng)意寫出,含蘊卻極為豐富谷羞,古往今來由友情帝火、愛情織成的種種悲歡離合的故事,無不囊括其中湃缎。第二句“何事名為情盡橋”犀填,順著首句的勢頭推出。難盡之情猶如洪流淹過橋頭嗓违,順勢將“情盡橋”三字沖刷而去九巡,詩人的這個疑問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觀點,真切地表達了前一句“情難盡”所蘊含的感情蹂季,首尾相呼應(yīng)冕广,結(jié)構(gòu)緊密,更顯嚴謹偿洁,情思綿綿撒汉,更顯深長。
前兩句是“破”涕滋,后兩句是“立”睬辐。前兩句過后,詩勢略一頓挫宾肺,好像見到站在橋頭的詩人沉吟片刻溯饵,很快唱出“自此改名為折柳”的詩句來。折柳贈別锨用,是古代習俗瓣喊。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黔酥。接著藻三,詩又從“折柳”二字上蕩開洪橘,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藝術(shù)光彩的末句——“任他離恨一條條”棵帽∠ㄇ螅“離恨”本不可見,詩人卻化虛為實逗概,以有形之柳條寫無形之情愫弟晚,將無形之情愫量化成為一條條,使人想見一個又一個河梁送別的纏綿悱測的場面逾苫,心中的離別情殤油然而發(fā)卿城,感情真摯動人。
詩的發(fā)脈處在“情難盡”三字铅搓。由于“情難盡”瑟押,所以要改掉“情盡橋”的名稱,改為深情的“折柳橋”也是由于“情難盡”星掰,所以寧愿他別情傷懷多望、離恨條條,也勝于以“情盡”名橋之使人不快氢烘』惩担“情難盡”這一感情線索貫穿全篇,故給全文一氣呵成的和諧的美感播玖。
雍陶 : 雍陶(約789~873以前)椎工,字國鈞,成都人蜀踏。工于詞賦维蒙。有《唐志集》五卷,今傳脓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