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朋魔,不知為不知达箍,是知也。”
子曰:“由(1)铺厨,誨女(2)缎玫,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解滓,是知也赃磨。”
關鍵詞: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洼裤,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邻辉,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這段是孔老夫子教導他的弟子子路腮鞍。這個『由』是子路的名值骇,子路姓仲,名由移国,仲由吱瘩,字子路。這個『誨』就是教誨迹缀。這個『女』使碾,這個女字是通三點水一個女那個汝字蜜徽,就是你的意思,就是教你票摇【行『知之』,第一個知是知道矢门,『知之為知之盆色,不知為不知』,這個都是講知道祟剔,『是知也』隔躲,最后一個念智,就是講智慧峡扩。孔子在這里呼著子路的名字來跟他講障本,就是著重的提醒他教届。呼著他的名字來講這個話,一定是非常重要驾霜,對他非常的契機的案训。我們學《論語》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當作是孔老夫子面對面對我教誨粪糙,這樣才能夠得到受用强霎。
所以我們來看,孔子教子路蓉冈,他說「我教你城舞,你能知道嗎」?『知之乎』,你能知道嗎?你知寞酿,就是你知道這個事就說知道家夺,你要是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是智者伐弹。所以孔子在這里拉馋,不只是教子路知識,是教他怎么樣得到真知惨好,得到智慧煌茴。這個智慧,自性中本有的日川,不是從外面學來的蔓腐,這叫做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龄句,《大學》講明德合住。必須要用真誠的心绰精,不能夠自欺欺人,用真誠才能夠打開自性的寶藏透葛,才能夠讓自性智慧流露的出來笨使。孔子教子路是教真智慧僚害。所以硫椰,圣人重在啟發(fā)弟子的智能,對知識都是在其次萨蚕。
朱子的解釋說靶草,「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岳遥,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奕翔,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浩蓉,而無自欺之蔽派继,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捻艳,又有可知之理乎」?朱子的分析也非常的有道理驾窟,因為圣人教學必定是因材施教。子路的個性是好勇认轨,他很勇敢绅络,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以在危險中不畏犧牲嘁字。他有義氣恩急,很果決,這是他的優(yōu)點纪蜒。但同時也會有一個毛病假栓,他很沖動,很好強霍掺,過于自信匾荆。這就是有的時候強不知以為知,他不能夠服輸的杆烁,所以孔子教導他牙丽,是戒除強不知以為知的毛病。告訴他說兔魂,「我教你知之之道」烤芦,我們如何來求學?如何做君子、做圣人?如何求知?方法就是「知之為知之析校,不知為不知」构罗。你所知道的铜涉,你能承認這是我知道的,所不知道的也坦然的承認遂唧,這也是我不知道的芙代,不要不好意思,不要爭強好勝盖彭。爭強好勝的心纹烹,本身是障礙我們的性德的。所以圣人教誡弟子召边,戒除這種心態(tài)铺呵,做一個誠實的人。同時也要能夠謙虛隧熙,能夠放下虛榮心片挂。這個虛榮是學業(yè)很大的障礙。
人如果有虛榮贞盯,肯定就會強不知以為知音念。一知半解就冒充自己全知了,那個是什么?自欺欺人邻悬。自己德行學問就不能長進了症昏,因為你已經把自己封閉在那個境界上随闽,你再不能提升父丰。那么這樣去欺騙人,只能欺騙比自己差的人掘宪,比自己愚蠢的人蛾扇,比自己境界低的人,這個可以魏滚。比自己水平高的镀首,德行學問好的,你怎么能夠欺騙他?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鼠次。你這么好面子更哄、好虛榮,強不知以為知腥寇,他只是淡然一笑成翩,也不會揭穿你,為什么?給你留面子赦役,你好面子麻敌,沒必要把你面子給撕破。但是他會不會再教你?不會掂摔,因為你沒有真正好學的心术羔,誠敬的心沒有赢赊。古德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级历,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释移。你沒有誠敬的心,你把所學的鱼喉,只是來為自己裝飾裝飾秀鞭。甚至自己不足之處,你還去掩飾扛禽,你說這哪能進步?而且你所知的都虛浮锋边,那就不是實學。所以孔子這里教誡子路编曼,教誡得非常的中肯豆巨。因為不僅子路會可能有這種毛病,很多人都會有掐场。我們讀《論語》這一條往扔,要反省一下自己,自己有沒有?
果然能夠做到「知之為知之熊户,不知為不知」萍膛,誠敬好學,絕不容虛浮之氣生起來嚷堡,掐死這虛榮之心蝗罗。這里講「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蝌戒,你雖然不能夠盡知串塑,你不是全知全能,你有所知北苟,當然必定有所不知桩匪,這個很正常,沒有什么覺得不好意思的友鼻,這是我們不斷的要學習傻昙,要求知。連孔子本人彩扔,他都不承認自己是圣人妆档,他說,「若圣與仁借杰,則吾豈敢」?我不敢擔當圣人和仁人的名號过吻。圣人才做到盡知,無所不知,那我們有所不知纤虽,又有什么覺得不好意思?我們承認自己有所不知乳绕,才會更加努力勤奮的學習,那我們進步才能快逼纸,我們絕不自欺洋措。不自欺就沒有障蔽,這個蔽是一種障礙杰刽,蔽就是把自性覆蓋住菠发,讓自性的性德透不出來。我們能不自欺贺嫂,自然就不會欺人滓鸠,我們所知的,就是踏實第喳。然后我們在所知的基礎上糜俗,繼續(xù)求新知,這個對自己的學問只有益處曲饱,沒有害處悠抹。所以由已知的基礎上,去繼續(xù)探尋新知扩淀,那么這才是會得到真知楔敌。所以朱子在這里提醒我們,要誠意而不自欺驻谆。
蕅益大師在這里的分析卵凑,又是向上一著,所以他的《論語點睛》真的是處處指歸自性旺韭。那完全是讓人回歸自性氛谜,得到真知掏觉,真知是真智慧区端。大師這一段話說到,「子路向能知所知上用心澳腹,意謂無所不知织盼,方名為知,不是強不知以為知也酱塔,此則向外馳求沥邻,全昧知體。故今直向本體點示羊娃,只要認得自己真知之體唐全,更無二知。此與『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邮利。知見無見弥雹,斯即涅盤』之旨參看,方見圣人道脈之妙延届。若舍此而別求知剪勿,不異丙丁童子求火,亦似騎牛覓牛矣」方庭。
這段話充滿著向上機關厕吉,禪意極濃⌒的睿「子路向能知所知上用心」头朱,一向以來,他的求學問之道龄减,都是在能知髓窜、所知上用心。這有能知欺殿、有所知寄纵,這有能有所,這是個相對的概念脖苏。能知者誰?我程拭,子路。所知者何?外面一切的人事物棍潘,圣賢道德學問恃鞋,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亦歉,天文恤浪、地理、歷史等等肴楷,等等水由。全在這個能知、所知上用心赛蔫,也就是他沒有離開心意識砂客。
所以他向外求知這個過程,是用他的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境界呵恢。眼見色鞠值、耳聞聲、鼻嗅香渗钉、舌嘗味彤恶、身觸物、意思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声离,這有能有所歇竟。我眼睛能見,見到外面的境界是所見抵恋,能見的跟所見的一接觸焕议,這一接觸之后,第一念看得清清楚楚弧关,接著馬上就起了妄想分別執(zhí)著盅安。第一念動了起來,這是妄想世囊。譬如說這本書在此别瞭,我第一眼見到,動了念頭株憾◎看到這個東西,立刻第二念起來嗤瞎,分別墙歪,「這是本《論語》」,這是分別贝奇。再動一個念頭虹菲,執(zhí)著,「《論語》是好書掉瞳,我很愛它」毕源,有執(zhí)著的心又生起來。你看剎那際陕习,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一個接一個都起來霎褐,這個速度相當之快。有時候我們自己不細心该镣,根本都沒辦法去覺察冻璃,瞬間就完成了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樣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拌牲,就落下個印象俱饿,這印象就留在我們的識里頭歌粥,第八識塌忽。
佛法里講的人有八識,前面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失驶,再加上第七識土居,叫末那識,它的功能是執(zhí)著。第八識叫阿賴耶識擦耀,它的功能是落印象棉圈。這個印象就變成種子,儲存起來眷蜓,在他的識田里就儲存起來分瘾,以后有因緣,這個種子會現行吁系。這一現行德召,又產生境界,這個境界又變成所知汽纤,你就能知的眼耳鼻舌身意上岗,加上第七識末那識,又去把所知的境界收入進來蕴坪,又往八識田里落印象肴掷。這就是我們人,其實不止人背传,一切眾生呆瞻、動物也是如此,佛法講六道眾生径玖,他的知的這個過程栋烤。
所以子路當然也不例外,他也是這樣挺狰,在能所當中起妄想分別執(zhí)著明郭。他以為這就是求知了,所以他不斷的向外去求知丰泊,以為知道得很多薯定,最后就能達到無所不知。那子路這么想瞳购,我想很多人也這么想话侄。包括宋朝的程朱,二程(程顥学赛、程頤)和朱熹年堆,他們也是這樣講。他們認為「窮理盡性」盏浇,窮理是什么?真正知道一切萬物萬事之理变丧,所以他們求無所不知。這樣求知的方法绢掰,能不能得到無所不知?不能痒蓬。為什么?因為用錯了心童擎。因為你要知道,那些境界從哪來的?都是從你自己妄想分別執(zhí)著變現出來的攻晒。剛才講到顾复,你眼見色,見到外面的這些境界鲁捏,第一念能見芯砸,見到很清楚。那個時候還沒有動念頭给梅,就叫一念未萌以前乙嘀。這個時間太短暫了,我們凡夫根本沒辦法覺照破喻,立刻馬上就起念頭虎谢,第一念叫妄想。緊接著念頭加重曹质,分別;再加重婴噩,執(zhí)著,這妄想分別執(zhí)著就叫造業(yè)羽德。造業(yè)就落造業(yè)的印象几莽,就產生八識種子,又落在你的識田里頭宅静,變成第八意識的種子章蚣,阿賴耶識的種子。種子遇緣又現相姨夹,又現相你又見到這個相纤垂,你又起妄想分別執(zhí)著,又落印象磷账。你看就是這樣峭沦,一念接一念,一念接一念逃糟,停不住吼鱼。
那么自性的智慧就被這些妄想分別執(zhí)著給障蔽住了,透不出來绰咽。本來是無所不知的菇肃,這是真智慧。所以蕅益大師講的無所不知取募,方名為知琐谤,那是本來我們的能力,現在全透不出來矛辕,為什么?就因為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笑跛。我們已經習慣了妄想分別執(zhí)著付魔,麻木于其中聊品,所以用妄想分別執(zhí)著飞蹂,所吸納進來的這些印象,就以為是知了翻屈,這叫強不知以為知陈哑。那不是真知,那是你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伸眶。你根本沒有認識到外面真正的世界惊窖,真正的世界叫做一真法界,你見不到厘贼。你所見到的界酒,是你妄想分別執(zhí)著當中所變出來的十法界、六道嘴秸,和現前我們的生活境界毁欣。
也就是說,我們的所知全被妄想分別執(zhí)著給籠罩住岳掐,捆綁住凭疮,突破不了。所以蕅益大師講串述,這叫「向外馳求执解,全昧知體」。向外的纲酗,外面沒有東西衰腌,你以為有東西。你所見的觅赊,你所攀求桶唐,所求得到的,那都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所變現的這些境界茉兰。不知道往內心里求尤泽,你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你就豁然大悟规脸,你才能夠豁然認識宇宙全體∨髟迹現在你放不下,放不下還一昧的去在心外求法莫鸭,這是全昧知體闹丐,昧是蒙昧了,模糊了被因。全然不了解知的體是什么?知的體就是自性卿拴。
六祖惠能大師講衫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堕花,萬法從哪生的?自性生的文狱。你要了解萬法,只需回歸自性就行缘挽。如果你不回歸自性瞄崇,向外去馳求,在萬法上求知壕曼,那叫做向外馳求苏研,叫做南轅北轍。你絕對不可能達到無所不知腮郊,因為你知的體給蒙蔽了摹蘑,這叫做迷惑顛倒。
現在孔子對子路轧飞,那是什么?給他點示衅鹿,直向本體點示,直指著自性踪少,讓他去回歸塘安,不要再向外馳求,讓他把狂心歇下來援奢〖娣福狂心一歇下來,一回光返照集漾,本體就現出來了切黔,那才能得到真知。所以孔子這話具篇,「知之為知之纬霞,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驱显,這里頭充滿著禪意诗芜。讓子路什么?認得自己真知之體,你得回頭埃疫,回光返照自性伏恐。你認得自己真知之體,就認得自性了栓霜,這叫見性翠桦,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胳蛮。一見性之后销凑,才發(fā)現更無二知丛晌,這二知怎么講法?有二肯定前面有一,無二知是說明斗幼,只有一知就無二知澎蛛。什么是一知?眼前見到就是,這叫一知孟岛。你不起心不動念瓶竭,你就沒有二知督勺。你起心動念渠羞,就落到第二。所以圣人秘訣在哪?保持第一念智哀,不用第二念次询。永遠保持在第一知,沒有第二知瓷叫。就像我們剛才舉了例子屯吊,這書我一舉起來,你就看見了摹菠『行叮看見的當下,第一知次氨。你也看得清清楚楚蔽介,你也明明白白,那個時候心里還沒動念煮寡,這個剎那在第一知虹蓄。很可惜你不能維持住,馬上第二知就起來了幸撕,「這是本書薇组,這是《論語》,這是好書坐儿,我喜歡它」律胀,好了,妄想分別執(zhí)著止不住了貌矿。
所以《楞嚴經》炭菌,這是佛門里面一部很重要的經典,《大佛頂首楞嚴經》站叼,古人稱開慧的《楞嚴》娃兽,讀《楞嚴經》開智慧。這經里面就有這么一句話尽楔,蕅益大師在這里引用投储,「知見立知第练,即無明本。知見無見玛荞,斯即涅盤」娇掏,什么叫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其實這個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勋眯,我們只要把這個名相稍微解釋一下婴梧,大家就應該明了。什么叫無明?無明就是迷惑客蹋。本來自性是遍照塞蹭,是覺照,沒有絲毫迷惑顛倒⊙扰鳎現在我們迷惑了番电,就是無明。這一無明辆琅,就會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漱办,就會造業(yè),造業(yè)就一定要受報婉烟,受報就有苦娩井。所以凡夫的苦,根本原因就在無明似袁。這無明一破洞辣,你就大徹大悟,那你的苦都沒有了叔营,你也不造業(yè)屋彪。
無明的根本在哪?釋迦牟尼佛在這里給我們點出來,「知見立知」绒尊。知見畜挥,這是講我們的自性本有的能力,自性本有見聞覺知的功能婴谱,這是本來就有的能力⌒返現在我們有這個能力,這能力我們去運用谭羔,可是一用就用歪了华糖,怎么歪了?知見就好了,我們非得在知見上還立個知瘟裸,這就用歪了客叉。就像剛才我講的這本書,你一看到,你就見到兼搏,你就知道了卵慰。那個時候自性的作用現前,這叫第一念佛呻。如果我們停留在知見的上面裳朋,不要立知,這就是圣人吓著。凡人是什么?見到這個東西鲤嫡,馬上想到「這是《論語》,是好書」绑莺,你看立知暖眼。這一立知,立刻就墮入妄想分別執(zhí)著紊撕,在妄心里頭罢荡,真心就迷失掉赡突,這叫無明对扶。
「知見無見,斯即涅盤」惭缰,我看到了就看到了浪南,不要再立個什么知見。有知見都是邪知邪見漱受,那個都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络凿,放下它,就保留你的知見就好昂羡,這就是涅盤絮记。涅盤是什么?這是梵語,古印度語虐先,翻譯成中文叫做滅度怨愤。滅是滅煩惱,度是度脫苦海到圣人的彼岸蛹批。怎么得到涅盤?不是說死了以后才涅盤撰洗,當下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對一切境界你能知腐芍、能見差导,但是不再立什么知見,也就是你不動念頭猪勇,你就證得涅盤了设褐。
所以轉凡成圣,不就在這一念之間嗎?凡圣之分就在于這個。圣人只有知見助析,沒有立知裁替,凡夫知見再加個立知,這個叫頭上安頭貌笨,多余弱判。本來你的頭已經在你脖子上,你還去找頭锥惋,再安個頭在上面昌腰,那不就多余嗎?所以《楞嚴經》的這幾句話、要旨膀跌,我們跟孔子點子路這個點示配合起來看遭商,意味無窮。若不是蕅益大師給我們這樣的開示捅伤,我們讀《論語》劫流,隨口滑過,只停留在很低的一個理解的層次上丛忆,怎么知道原來圣人啟發(fā)弟子祠汇,手段之高明,語言之微妙熄诡。我們這一看才知道圣人道脈之妙可很,妙不可言。所以我們得到真知凰浮,從哪得?就從你所知上得我抠,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袜茧。那么就在你能知與所知相會的時候菜拓,不要再立一個什么知,這就是不強不知以為知笛厦。如果知見上再立個知纳鼎,就是強不知以為知,你已經不知了递递,還以為知喷橙。第一念就是知了,舍掉第一念再去別求什么知登舞,那叫做多余贰逾。
蕅益大師這里舉了兩個禪宗的例子,這個叫公案菠秒。第一個是什么?「丙丁童子求火」疙剑,第二個是「騎牛覓怕扔兀」。這兩個公案都很有意思言缤,我們有必要說一說嚼蚀,讓我們去體會。我們聽這個例子的時候管挟,要學著不要知見立知轿曙,我們聽,認認真真的聽僻孝,不要打妄想导帝,聽懂了就懂,聽不懂也不要去想它穿铆。你去想它您单,就是知見立知。想出的還是你自己的東西荞雏,不是真知虐秦,那叫強不知以為知。
第一個公案叫「丙丁童子求火」凤优,這講的是中國五代時期悦陋,在南唐的一位禪師,法眼文益禪師别洪,他是法眼宗的祖師叨恨。有一天,法眼禪師就問寺院里的當家?guī)熗诙猓敿揖褪潜O(jiān)院,這個監(jiān)院的名字叫則秉颗。所以他說痢毒,「則監(jiān)院為何不入室參請」?你進來參一參。這個監(jiān)院和尚蚕甥,監(jiān)院法師就說哪替,「和尚你不知道,我在青林處有個悟境」菇怀。青林是另外一個禪師凭舶,在那里學得一個妙悟,悟了點什么東西爱沟。法眼說帅霜,「好,那你說說看呼伸,你悟了什么」?這監(jiān)院就好比在道場里面的總務身冀,當家?guī)煟@是很重要的一個職務。道場就像學校搂根,學校里也有教務珍促、總務。教務叫首座剩愧,總務叫監(jiān)院猪叙,和尚就是住持,住持和尚就是這個道場的校長仁卷,那么法眼是和尚沐悦。法眼問他說「你悟了什么」?監(jiān)院就說,「我向青林禪師請教五督,如何是佛」?什么是佛?青林回答一句「丙丁童子來求火」藏否。這話都是富有禪機,你聽懂沒有?懂了就懂充包,沒懂不要不懂裝懂副签,強不知以為知。那不懂怎么樣?可以存疑基矮,小疑則小悟淆储,大疑則大悟。這個存的疑叫疑情家浇,先存著本砰,總有一天你會突然突破疑情,撥云見日钢悲,大徹大悟点额。
法眼禪師說,「那好!這話講得好莺琳,就怕你領會錯了还棱,你來談談你怎么理解的」?監(jiān)院說,「丙丁童子來求火惭等,丙丁是屬火」珍手。我們知道天干里頭,按五排列辞做,丙丁里頭是屬火的琳要。「丙丁童子已經有火秤茅,他還來求火稚补,以火求火,說的是我已經是佛了嫂伞,現在還要去求佛孔厉,要去成佛拯钻。我本來是佛,現在要去成佛」撰豺,就這個意思粪般。我們一般人聽到,這悟得不錯污桦,馬鳴菩薩不是講「本覺本有亩歹,不覺本無」,我們本來是佛凡橱,本來覺悟小作,現在更要去求佛,要成佛稼钩。本有的本覺當然能恢復;不覺本無顾稀,本無當然可以把它消掉。本無的是什么?妄想分別執(zhí)著坝撑,你放下就行静秆。所以我去求佛,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巡李,就能成佛抚笔,說了這話。結果法眼和尚聽了之后嘆氣侨拦,說「你果然理解錯了」殊橙。這個監(jiān)院聽了很不服氣,「道理講得這么清楚狱从,怎么會解錯」?他很生氣膨蛮,氣呼呼的渡江走了。法眼和尚說矫夯,「如果這人回頭還有救鸽疾,他不回頭就沒救了」。走到中途训貌,這個監(jiān)院心里想,法眼是一代宗師冒窍,大徹大悟的真善知識递沪,他怎么會騙我?他說這話一定有道理,大概是我錯了综液,我還是回去再參款慨,又回到法眼和尚座下去請教。法眼說谬莹,「你再來問我檩奠,我給你解答」桩了。監(jiān)院就說,「如何是佛」?他問同一句話埠戳,上次問青林禪師井誉,現在又來問法眼禪師,如何是佛?法眼說「丙丁童子來求火」整胃,回答是一樣的颗圣。結果這位監(jiān)院法師,言下大悟屁使,開悟了在岂,明心見性。
所以在法眼座下開悟的也不少人蛮寂。在那個時代蔽午,禪林有五百宗師,佛法大興酬蹋。人能弘道及老,非道弘人。人才多除嘹,成就的人多写半,這個法就大興。這個公案我們聽起來有點好像覺得聽得一頭霧水尉咕,聽不明白叠蝇,到底他悟了什么?本來講禪門公案有一個忌諱,就是不能把那里頭的境界跟你分析出來年缎,要是分析出來了悔捶,就把你的悟門給堵上,你就悟不出來了单芜,這些話你得自己去悟蜕该。悟通了就是你的境界,悟不通洲鸠,存疑堂淡,有朝一日你會再悟。
不過扒腕,要知道那個是五代時期绢淀。古時候人的根性好,他的心清凈瘾腰,容易悟皆的。所以佛法講的有三個時代,一個是正法時代蹋盆,一個是像法時代费薄,一個是末法時代硝全。正法時代以戒律成就,人持戒他就能得定開慧;像法時代以禪定成就楞抡,他參悟伟众,他也能大徹大悟;那我們現在屬于末法時代,正法一千年拌倍,像法一千年赂鲤,末法時代有一萬年。佛滅度已經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柱恤,按中國人算法三千多年数初,所以怎么算我們現在都是末法。修禪你想開悟不容易梗顺,這個悟門泡孩,可以說早被已經堵得很難再通了。所以佛教我們凈土成就寺谤,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凈土仑鸥。到了極樂世界,但得見彌陀变屁,何愁不開悟?在那開悟眼俊。在這個世界,不要妄求開悟粟关,難了疮胖。既然如此,那我就把這境界還是說出來闷板。我自己的體會澎灸,大概也是知見立知,不一定正確遮晚,供大家參考而已性昭。
你看這個監(jiān)院問如何是佛?什么是佛?青林答一句,「丙丁童子來求火」县遣。結果監(jiān)院就想糜颠,這是以火求火,我現在是佛萧求,更去求佛括蝠,他馬上生出這些念頭來。本來聽到一句話饭聚,假如不起念頭,沒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搁拙,你想想他會說這話嗎?他會說秒梳,「我是佛法绵,現在更去求佛」,這都是多余的話酪碘,當下就是佛朋譬。這叫什么?知見立知。聽到了就聽到了兴垦,聽到之后還去想徙赢,把這個道理講出來,知見立知探越,這是無明本狡赐,這就不是佛了,所以法眼說「你理解錯了」钦幔。等到第二次則監(jiān)院再來問枕屉,「如何是佛」?法眼回答一樣,「丙丁童子來求火」鲤氢。這個時候搀擂,他沒有再立知,知見上不立知見卷玉,「知見無見哨颂,斯即涅盤」,他就證得涅盤了相种,言下大徹大悟威恼。這是第一個公案。
第二個公案講「騎牛覓怕熳樱」沃测,也很有意思,我們簡單的說一說食茎。這講到唐朝的長慶大安禪師蒂破,他在拜會百丈禪師的時候問,「欲求識佛别渔,何者即是」?就是我們怎么樣去識佛附迷,認識佛?百丈就回答說「好像騎牛覓牛」哎媚。大安禪師又問喇伯,「那認識佛陀后如何」?百丈禪師回答「如人騎牛回家」拨与。結果他聽了之后稻据,大概有悟,就問买喧,「那不知道如何保任」?我怎么保持這個境界?百丈禪師說捻悯,「如牧牛人匆赃,執(zhí)杖視之,不令其犯人苗稼」今缚。于是大安禪師聽懂了算柳,回頭修止,心不往外馳求姓言。那么他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禪師瞬项。「騎牛覓藕渭裕」這個公案囱淋,類似前面講的「丙丁童子來求火」。大安禪師問的話兽泣,也跟前面那個監(jiān)院法師問得差不多绎橘,說我怎么樣求得識佛,認識佛?百丈禪師講的唠倦,這就像騎牛覓牛称鳞。那么這個公案我就不講解了,大家回去參稠鼻。
【評析】
本章里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冈止,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候齿。”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熙暴,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慌盯,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周霉。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亚皂。那么俱箱,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灭必,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狞谱。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禁漓。生于公元前542年跟衅,孔子的學生,長期追隨孔子播歼。
(2)女:同汝伶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