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攻乎異端江耀,斯害也已!”
子曰:“攻(1)乎異端(2)剩胁,斯(3)害也已(4)。”
關鍵詞: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祥国,禍害就可以消除了昵观。”
這個攻當作治字講,所以古人講讀書叫「攻書」舌稀,攻是什么?就是治學啊犬、學習的意思。那么雪公引何晏《集解》里頭講壁查,「攻觉至,治也,善道有統(tǒng)睡腿,故殊途而同歸语御。異端,不同歸者也」席怪。這里解釋攻是治沃暗、治學的意思。如果是學習善道何恶,「善道有統(tǒng)」孽锥,這統(tǒng)是什么?統(tǒng)一,它的根源是相同的细层,所以能殊途同歸惜辑。譬如說學禮、學樂疫赎,過去講禮樂盛撑,有人從禮入手,學到最后通了捧搞,一通就百通抵卫,他樂也通了。那有的人從樂入手胎撇,通了之后介粘,禮也通了,殊途同歸晚树。這是善道姻采,一定是通到同一個根源,這根源是什么?自性爵憎,禮樂都是自性的一種表達形式慨亲,性德流露婚瓜。就好像佛法里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通到自性刑棵,都是善道巴刻,殊途同歸。通到自性之后蛉签,全通了胡陪,所有法門都通了。
那我們要入正蛙,要從一個法門入督弓,不能夠學得太多。學得太多乒验,這就很難入愚隧,就像這一個廳堂里頭很多門,你只能從一個門入锻全,你不能從兩個門入狂塘,你兩個門怎么入?你分身無術。所以這個是講的專攻鳄厌,這攻有專攻的意思荞胡,這是宋朝范祖禹他講的,這個攻是專治了嚎,有個專的意思泪漂。講一門深入,這也很好歪泳。深入到最后就通了萝勤,譬如說我們學經典,儒釋道三家呐伞,我任選一部敌卓,這一經通,一切經通伶氢。這是講攻的意思趟径。
那么異端,是不能夠歸到根源自性上的癣防,不同歸蜗巧,它是殊途就不同歸,那是什么?邪法劣砍,旁門左道惧蛹,這個佛法里講外道。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外道刑枝。因為心外無法香嗓,你去心外求法,求不來的装畅,必定是回歸自心靠娱,你才能夠通。所以你去學那種外道掠兄,心外去求法像云,甚至學的是旁門左道,邪法蚂夕,那你永遠歸不來了迅诬。所以這個危害就不淺,這講「攻乎異端婿牍,斯害也矣」侈贷,這是危害不淺。
那么有的人講等脂,這個異端是講兩端俏蛮,圣人講中道,要用中上遥,不能夠偏執(zhí)于一端搏屑。如果偏執(zhí)一端,這也是有害粉楚。這個說法也講得很好辣恋,就是不能極左,也不能極右模软,左道和右伟骨,這兩邊都不行,要用中撵摆。
那么有的說異端底靠,這解釋像皇侃批注里面講,異端是雜書特铝,他是講的諸子百家暑中,那么也有的講是其它的這些技藝,這都是什么?異端鲫剿。這種說法可以參考鳄逾。那么如果這樣說法,攻乎異端灵莲,就是講我們學雕凹、治學,一定要專一,專一在正道上枚抵,不能夠學雜线欲。你學諸子百家,很多汽摹,看很多雜書李丰,學很多其它的這些技藝,學雜了逼泣,這個就有害趴泌,為什么?你學不精了,你是樣樣通拉庶,樣樣松嗜憔。要精,才能通氏仗,精通吉捶。這是講學,學習要懂得一門深入廓鞠,長時熏修帚稠。這種說法也很好。
朱子的解釋床佳,他說這個攻就是專治的意思滋早,這是引宋儒范祖禹,范氏說的專治砌们,就好像治木石金玉這些工藝杆麸,這叫專攻。他講「異端浪感,非圣人之道」昔头。那么范氏講「楊墨之學」,孟子批判楊墨之學影兽,這屬于異端揭斧。如果學這些,還要專攻這些峻堰,這就有害讹开。朱子把這個意思還引申,就變得很偏頗了捐名,他引程子的意思說旦万,佛家的言論就好像楊墨的言論,這屬于異端镶蹋。甚至他還講成艘,「佛氏之言赏半,比之楊墨,尤為近理淆两,所以其害為尤甚」断箫,這是批判佛法,所以他說學者要遠離琼腔。那么這一種說法是偏頗了瑰枫,他不能夠真正領會佛法的真實義理踱葛,也是一知半解丹莲,就加以批判,這本身就屬于異端之說尸诽。異端甥材,執(zhí)持兩端,你不能行中性含。中道一定是包容洲赵,廣博,和而不同商蕴,絕對沒有對立叠萍,沒有沖突,沒有矛盾绪商。為什么?自性本來是這樣的苛谷。《中庸》講格郁,「天命之謂性」腹殿,這個性本身當中都是一片和諧。有絲毫對立例书,這就變成偏頗了锣尉,這就自己成為異端了。
所以我們求學要懂得圓解决采,儒釋道三家都是圣人的教誨自沧,都能圓解的。你看清朝雍正皇帝树瞭,他有一篇「上諭」就講到拇厢,儒釋道三家「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阋破龋」旺嬉,這他能圓解。道厨埋,這個講的道理邪媳,同出于一個根源,這個根源就是自性,都是自性自然流露雨效。三家都是圣人所留下來的教誨迅涮,它們的道可以并行的,不會互相違背徽龟。你看到它違背叮姑,那是你自己心中有矛盾,你不能圓解据悔。所以圓人說法传透,無法不圓,你為什么說不圓?你自己沒有圓极颓。三家朱盐,儒釋道三家,都是使人同歸于善而已菠隆,為什么互相毀謗兵琳,互相敵對?不僅是儒釋道三家是圓融互通的,我們恩師講骇径,這世間傳統(tǒng)的這些宗教都是能互相融通的躯肌。
為什么你不能圓通?就好像剛剛講的,你這是在手指上破衔,你沒有到掌心清女,你深入到掌心,深入到根源运敢,其理一也校仑,你就圓了。我們看到蕅益大師传惠,他批注《論語》迄沫,那是圓解,這就比程朱的學說要圓卦方。蕅益大師早年年輕的時候羊瘩,他也是專攻程朱學說,所以他的知見也不圓盼砍,也很偏頗尘吗。所以他十二歲開始學儒,寫下了幾十篇「辟佛論」浇坐,也是批判佛教睬捶,當時知見不圓。到十七歲的時候近刘,他覺悟了擒贸,把這幾十篇「辟佛論」都燒掉⊥位危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他的《四書解》,我們可以想象出介劫,是他老人家彌補過去的過失徽惋,深怕后人學了程朱學說之后,也會產生偏頗的知見座韵,所以留下這《四書解》险绘,把圣人的教誨解圓了。這是他老人家的慈悲用心誉碴。
我們來看他老人家的批注宦棺,他講到,「端翔烁,頭緒也渺氧。理本不異,但頭緒一差蹬屹,則天地懸隔」。攻乎異端的端白华,是頭緒的意思慨默,這個頭緒很多很多,千頭萬緒弧腥。端是什么?是在相狀上講厦取,都不一樣,千頭萬緒管搪。哪個是異端?其實哪個都不是異端虾攻,為什么?都是自性所現(xiàn)。理本不異更鲁,這個理本霎箍,是講本體,本體之理澡为,就是自性之理漂坏。自性只有一,不二;有二媒至,這就是變成異端了顶别。你想想這個境界,萬法圓融拒啰,本來不異驯绎。這個不異是講它的性體,理體谋旦,都是自性所現(xiàn)剩失,哪有異?所以千頭萬緒骗随,我們講到的宇宙一切萬物,一切的想法赴叹、說法鸿染、做法,無一法離開自性乞巧,全是自性所變現(xiàn)出來的涨椒。你離開自性,你找一法給我看看?沒有绽媒。所以萬法互融互攝蚕冬,你隨拈一法,皆有自性是辕。所以古人講黃花翠竹囤热,那都是般若,都是自性获三,說得有道理旁蔼。過去祖師考問弟子,「你見性沒有?拿來我看看疙教」琢模」隨拈一物,這就是贞谓。然后祖師點頭限佩,給他印證,你開悟了裸弦,你見性了祟同。為什么?這萬法都是自性,自性遍一切處理疙。
所以哪有什么異端?圓人說法晕城,無法不圓。這個圓沪斟,是他的知見圓了广辰,他見了性,他看一切法無非自性主之,心中沒有異端择吊,外面哪有異端?那你為什么看到有異端?那是因為你自己有分別有執(zhí)著,這一落到分別執(zhí)著槽奕,這頭緒一差几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粤攒,天淵懸隔了所森,一個天一個地囱持。天是什么?圣人,地是凡夫焕济,圣凡分別就太懸殊了纷妆。圣凡的分別在什么?在迷悟,一悟了晴弃,法法皆是自性掩幢,何有異端可言?一迷了,分別執(zhí)著就產生了上鞠,產生分別執(zhí)著际邻,你看所有的都是異端了。迷失自性芍阎,統(tǒng)統(tǒng)都變成異端世曾,這個異是什么?跟自性相異,跟自性隔開了谴咸。
所以蕅益大師在這里給我們一個指點轮听,教我們回歸自性。在外面求寿冕,求來的都是異端;往內心求蕊程,心性上求得的,全是圓融的驼唱。到得這一般地步,就入「四無礙法界」驹暑,《華嚴》上講的玫恳,「理無礙,事無礙优俘,理事無礙京办,事事無礙」,法法互攝圓融帆焕。這個時候你看一切宗教惭婿,無非都是正道。這是講到要放下自己分別執(zhí)著叶雹,分別執(zhí)著害處就大财饥,不可不慎。所以學圣折晦,關鍵是要往內去求钥星,不能向外去攻乎異端。這個道理我們要好好的參满着。
(1)攻:攻擊谦炒。有人將“攻”解釋為“治”贯莺。不妥。
(2)異端:不正確的言論宁改。另外缕探、不同的一端。
(3)斯:代詞还蹲,這爹耗。
(4)也已:這里用作語氣詞。